啊啊口腔網
  1. 首頁
  2. 口腔常見疾病
  3. 口腔基本知識
  4. 口腔護理保健
  5. 口腔百科
  6. 口腔疾病治療
 啊啊口腔網 >> 口腔常見疾病 >> 口腔癌 >> 關於口腔癌 >> 您的哪些習慣和口腔癌(口腔腫瘤)有關

您的哪些習慣和口腔癌(口腔腫瘤)有關

  您的哪些習慣和口腔癌(口腔腫瘤)有關?

  口腔癌是一種發病率並不低的一種癌患。好發年齡在我國40~60歲為高峰,牙龈、頰部、腭部、唇部及口底都是常見的發病部位。

  人類對腫瘤的認識經歷了—個漫長的過程。傳統觀念認為:腫瘤的產生是由於單一因素作用於人體而致癌的,如物理因素致癌、化學因素致癌、病毒致癌、突變致癌等。到了20世紀,人們的認識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由傳統的單因素理論過渡到了多步驟、多因素綜合致癌理論。現代研究表明:腫瘤發生的可能病因很多,但只有病因沒有發病條件也還形不成腫瘤;而多種病因和多種發病條件又常常是相互作用的。因此,目前對口腔颌面部腫瘤是怎樣產生的(發病機理),醫學界大都接受“癌瘤病因綜合作用”的理論。這些病因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因素等。這些因素通過不同的作用方式作用於人體,引起人體自身細胞內的遺傳物質(DNA)發生變異,從而使細胞的生長、分裂失去控制,從而發生腫瘤。多年來通過實驗及臨床觀察,人們發現環境與行為因素對腫瘤的發生有著重要影響。據估計約80%以上的惡性腫瘤與環境因素有關。

您的哪些習慣和口腔癌(口腔腫瘤)有關?

  隨著基因工程的發展,人們對腫瘤的認識也到了基因水平。這種理論認為:腫瘤的發生是多種外界因素長期作用於致癌基因(人體內一種促進癌發生的遺傳物質)和抑癌基因(人體內一種抑制癌發生的遺傳物質),使兩者平衡失調的結果。

  煙草致癌,特別是導致口腔、口咽和肺癌這幾乎已被公認。煙草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是化學物質苯並芘。嗜煙的人不僅易患口腔癌,而且在癌腫被治愈後如繼續吸煙,則發生第二原發癌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般認為,紙煙主要引起肺癌,而吸煙斗,或吸雪茄,或咀嚼煙葉則主要導致唇癌及口腔癌。吸鼻煙者其口腔癌的發生率比無此習慣者要高2~4倍,其好發部位主要為頰黏膜、牙龈及磨牙後區。

  飲酒可以增加發生口腔癌的相對危險性,其發生率可隨飲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其機制為酒精本身具有細胞毒性和溶劑的性質,損害肝網狀內皮系統的化學解毒作用及生物轉化作用,大量飲酒者常出現細胞免疫功能的高度抑制。

  我們的研究提示:在123例男性口腔癌病人中,有飲酒嗜好者占64.4%,應當引起重視的是同時兼有煙酒嗜好者其發生口腔癌的機會更多,比單獨吸煙或單獨飲酒者要高出2.5倍。如果是大量吸煙或大量飲酒者,則發生口腔癌的概率更高。目前對大量的含義系指:紙煙⒛支/日以上;飲酒3單元/日以上(1單元大致相當於12mL無水酒精)。

  早已有資料指出:唇癌多見於戶外工作、長期暴露在日光下而缺乏防護的人,特別是農民、漁民或牧民。電離輻射致癌主要為醫源性,職業性者較罕見。唇癌及皮膚癌多發生於戶外工作者,常被認為是接受過量紫外線輻射引起。近年的臨床觀察發現,因放射治療而引起的繼發口腔癌也日益增多,這已成為多發癌病因重要的研究課題。放射性癌均發生於放療區內,可發生於口腔任何部位。

  人們早就發現,在銳利的牙嵴、殘根和不良修復體的相應部位,經長期慢性刺激後,尤其易發生舌癌及頰黏膜癌。在口腔內,由於口腔衛生等關系還常常伴有慢性炎症的存在。長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以及機械性損傷均可能成為促癌因素。據調查,口腔癌患者的口腔衛生狀況與非口腔癌者的口腔衛生相比,前者明顯較差。在209例口腔癌患者中,在腫瘤部位有尖銳性刺激因子(包括殘根、殘冠、不良修復體等)者有40例,占18.26%,其中又以舌癌及頰黏膜癌者所占比例最高;而100例非口腔癌患者中有局部因素存在者僅占4%,這在統計學上有明顯差別。

  實驗證明:缺乏維生素A和維生素B2的動物,易被化學致癌物誘發腫瘤,包括口腔癌、皮膚癌以及涎腺腫瘤體內微量元素種類很多,其種類、量及比值的變化都可引起疾病,同樣也可導致腫瘤的發生。近年來,微量元素與癌症關系的研究較多。硒與血漿硒水平明顯低於癌前病變患者和健康人。除硒外,人們發現口腔鱗癌患者癌組織中鈣的含量增高,鋅銅比值增大。國內也有其他研究報道指出,口腔惡性腫瘤與口腔鱗癌患者頭發中鋅的含量下降。

  在生物性致癌因素中主要是病毒致癌。目前已經證實有30余種150余株病毒可以造成動物腫瘤,從動物致癌的實驗中已經得到確切的結論。在實驗動物身上,還能把腫瘤培養成功。病毒也能引起人類腫瘤,如EB病毒與伯基特氏淋巴瘤和鼻咽癌有關,C型RNA病毒與白血病有關,單純疱疹病毒Ⅱ型與子宮頸癌有關。其致癌機理可能是病毒的遺傳物質(DNA)嵌入到人體正常細胞的DNA中(稱為整合),致使正常細胞發生畸變而導致癌的發生。

  腫瘤病毒可分為兩大類,即RNA病毒和DNA病毒。關於導致口腔癌的病毒目前尚無定論,但較傾向於與I型單純疱疹病毒有關。國外曾有人報道8例反復感染疱疹病毒後發生唇鱗癌,但這—結論並未在其他的觀察中得到重復和證實。病毒致癌的具體機制仍在研究之中。臨床及實驗工作者都已注意到肝功能紊亂與口腔癌的發生有—定關系。國外報道,口腔癌患者中肝硬化的比例幾近60%。

  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機體抗癌的免疫反應是通過免疫監視作用來實現的。如果機體出現免疫缺陷,腫瘤細胞則可逃逸監視,從而使腫瘤發生和發展。臨床上,癌腫多見於老年人。據測定,40歲以後血液中胸腺素濃度開始降低;50歲以後,皮膚遲發性變態反應性開始下降;70歲以上老年人的血循環中T淋巴細胞絕對數值明顯減少。原發性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患者各有2%~10%發生癌瘤,其比普通人群發生癌瘤的機會要高出100~1000倍以上。繼發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病包括艾滋病及因醫療行為而出現免疫抑制者,他們也容易伴發惡性腫瘤。國外有不少研究報道,頭頸部腫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且隨病灶發展而進一步加劇。多數資料還證實,機體免疫功能狀態與腫瘤的預後有一定的關系。綜上所述,機體免疫功能狀態與口腔癌的發生發展有一定的關系,而免疫功能狀態又受多方面的制約,其中包括年齡、煙酒嗜好、肝功能損害等,它們與免疫狀態一起構成了十分復雜的致病因素和發病條件。至於免疫本身,又常與病毒感染和遺傳因素等密切相關。應用免疫抑制劑而誘發的癌瘤,也還不能完全排除化學藥物本身致癌的可能性。因此,對免疫功能狀態也只能被看做是綜合致病因素之—。

Copyright © 啊啊口腔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