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口腔網
  1. 首頁
  2. 口腔常見疾病
  3. 口腔基本知識
  4. 口腔護理保健
  5. 口腔百科
  6. 口腔疾病治療
 啊啊口腔網 >> 口腔常見疾病 >> 口腔潰瘍 >> 關於口腔潰瘍 >> 口腔潰瘍反復無常 看中醫有何妙方

口腔潰瘍反復無常 看中醫有何妙方

  一、概論

  慢性復發性口腔潰瘍屬中醫學口瘡、口瘍、口破、口糜等病證范疇,臨床以口腔黏膜發紅、潰爛為特征。本病好發於唇、舌、頰、軟腭等口腔黏膜處。初起可見口干,不思飲食,食覺無味,局灶性黏膜充血水腫,呈粟粒狀紅點,若病情發展,可出現口內紅腫作痛,灼熱、灼痛明顯,繼而形成潰瘍,可深達黏膜下層腺體及腺周組織。能降低食欲,影響生活質量,少數口腔潰瘍遷延不愈還會發生口腔癌變。西醫認為其發病機制可能與免疫功能低下、細菌或病毒感染、代謝障礙、維生素缺乏、內分泌異常、消化功能紊亂及精神因素有關。中醫認為慢性復發性口腔潰瘍屬口瘡、口瘍、口破、口糜等范疇,臨床本病雖發於口腔局部但卻與全身髒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復發性口腔潰瘍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通常人們認為是“火氣大”“熱毒上攻”所致,常自服牛黃解毒片、牛黃上清丸、抗生素等藥物,臨證時,很多醫生則喜投導赤散、芩連飲等清熱解毒、苦寒清下之劑,但是常不奏效,反而卻耗傷正氣,贻誤病情。現將治療口瘡的經驗論述如下:

口腔潰瘍反復無常,看中醫有何妙方!

  二、病因病機

  歷代醫家多從脾胃積熱、脾胃氣虛、心肝火旺、脾腎虛衰、肝腎陰虛等方面論治。我認為口瘡多因飲食、情志、勞倦、久病不愈等因素所致。舌為心之苗,諸痛瘡瘍,皆屬於心,脾開竅於口,絡脈夾舌本,散舌下,故口瘡之患與心脾關系最為密切。首先當辨明虛實,不能一概而論。其病因病機有三:一是由於吸煙、嗜酒、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思慮過度,郁積化熱,導致心脾火熱上炎,灼蒸於口而成。故《聖濟總錄》曰:“心脾有熱,氣沖上焦,重發口舌作瘡也”。《素問·氣厥論》說:“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均提出“火熱為患”的病機。二是思慮勞倦,心陰暗耗,或熱病後期,陰分受傷,陰虛則火旺,上炎於口而發。如《醫宗金鑒》謂:“口糜由陽旺陰虛,膀胱濕水泛溢脾經,濕與熱瘀,郁久則化為熱,熱氣熏灼胃口,以致滿口糜爛,甚於口瘡。”提出口糜有陰虛的一面。三是勞倦、久病等致脾胃中氣受損,或口瘡日久,灼陰耗氣,脾胃氣虛而發。正如《雜病源流犀燭·口齒舌病源流》篇所說:“口糜者,口瘡糜爛也。心熱亦口糜,口瘡多赤……中焦氣不足,虛火上泛亦口糜;服涼藥不效,陰虧水泛亦口糜”。陳實功《外科正宗》曰:“口破者,有虛火實火之分,色淡色紅之別。虛火者,色淡而白斑細點,甚則陷露龜紋,脈虛不渴,此因思煩太甚,多醒少睡,虛火動而發之;實火者,色紅而滿口爛斑,甚則腮舌俱腫,脈實口干,此因膏粱厚味,醇酒炙煿,心火妄動發之。”臨床論治,若身體強壯,起病急,病程短,一派實熱之象者,方可予清熱瀉火之法。若素體虛弱,病情反復,正氣虧傷之人,必用補益扶正為主,兼以治標輔之,方可奏效。若一再濫用苦寒之類,戕傷陽氣,燥竭陰津,則犯虛虛之戒頑疾日甚矣。

  1.陰虛火旺

  素體陰虛,或熱病之後傷陰,或思慮太過,或勞傷過度,或睡眠不足等暗耗真陰,導致心、脾、腎之陰液不足而生內熱,虛火上炎,口舌受灼,潰爛成瘡。

  2.脾氣虛弱

  脾胃同居中焦,為氣血生化之源,升清降濁之樞,若思慮太過,勞倦內傷或久病之後,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升降失調,氣機不暢,郁而化火,陰火乘脾胃元氣之虛而上炎。致口舌生瘡。

  3.脾腎陽虛

  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主運化水谷精微,但須借助於腎中陽氣的溫煦。腎藏精,但腎髒精氣亦有賴於水谷精微的不斷補充與化生,二者互相資助,相互促進,相互影響。若禀賦陽虛;或勞倦不節;或久病久洩,損傷脾胃元氣;或形寒飲冷,久踞濕處,脾腎陽虛溫化失職,陰寒內盛,脈絡痺阻不暢,寒濕困聚口腔,潰爛成瘡。

  4.陰陽俱損

  久病體弱,長期服用苦寒藥物,戕傷陽氣,燥竭陰津,致脾腎先後天陰陽俱損,既有陰竭水虧,虛火上炎,又每兼下焦陰寒內盛,逼浮陽上越。

  三、辨證論治

  1.肺胃陰虛,虛火上炎證

  口瘡數少而分散,大小不等,邊緣清楚,紅暈明顯但較窄小,稍微隆起,干燥灼痛,瘡面深淺不一,表面有灰黃色膜覆蓋。舌紅少津,心煩失眠,口燥咽干,脈細數。治宜滋陰降火為主;方用玉女煎加減治療。

  2.脾腎不足,陽氣虛弱證

  口瘡數目少,口瘡周圍水腫輕微,淡紅或不紅,遇勞加重,瘡面色淡,大小不等,愈合較慢,面色萎黃白,神疲氣短,食少納呆,腹脹便溏,舌淡苔薄白,脈緩弱無力。治宜溫補脾腎,方用補中益氣湯或附子理中湯加味治療。

  3.陰陽俱損,虛陽上越證

  口瘡數目少,周圍顏色淡紅、潰爛面淡白色。久不愈合、疼痛有輕有重,遇疲勞易發,面浮肢腫,面色白,腰膝或少腹冷痛,小便多,舌質淡,苔白滑,脈沉弱或沉遲等。治宜溫腎祛寒,導引浮陽為主;方用金匮腎氣丸和十全大補丸加減治療。

  四、治療口腔潰瘍的一些特殊用藥體會

  在治療口腔潰瘍的辨證用藥中常常應用一些特殊的藥物,常能化平淡為神奇,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

  1.僵蠶、蟲,搜剔經絡祛頑毒

  在治療口腔潰瘍過程中,喜用蟲類藥物如僵蠶、蟲等蟲類藥物以搜剔經絡,祛邪解毒。這就不得不提到毒邪致病這個根源。所謂“毒”,包括以下幾類:一指藥物或藥性;二指病證;三指內生病理產物。我們所說的毒,多是指後者而言。《金匮要略》曰:“毒,邪氣蘊結不解之謂。”外邪內蘊,諸邪久滯,皆可化毒,病邪深在,而致本病纏綿難愈。因此臨床常選僵蠶、蟲、蟬蛻、地龍等藥物入絡搜風剔毒,逐邪外出,尤其蟲一味更是治療重舌、木舌的要藥。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蟲類藥物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有抗過敏、抗組織胺、消除抗原、調節免疫等作用,恰恰與西醫認為口腔潰瘍多由變態反應所致的理論相吻合。

  2.芝苓菌類,滋陰益氣扶正氣

  菌類藥物如靈芝、茯苓等均有滋陰益氣、扶正固本的功效。在歷代本草中亦有大量此類藥物補益強壯等功能方面的記載。且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菌類藥物則含有生物活性的多糖體,能激活細胞免疫反應,改善機體免疫狀態。有免疫調節、消除抗原、抗氧化、抗腫瘤等作用,也與西醫認為口腔潰瘍多由人體的免疫功能紊亂,免疫力低下所致的理論相吻合。

  3.附子肉桂,引火歸原火自息

  有人會對我治療口糜時,尤其是慢性病變時,經常應用附子和肉桂感到費解,附子、肉桂屬於溫裡藥,而溫裡藥易耗陰動血,口糜多是虛火上炎,應用附子、肉桂豈不沖突?對於陽虛口糜,正如《醫理真傳》所言:“各部腫痛,或發熱,或不發熱,脈息無神,脈浮大而空,或堅勁如石,唇、口、舌青白,津液滿口,喜極熱湯,二便自利,間有小便赤者,此皆為氣不足之症,雖現腫痛火形,皆為陰盛逼陽之症候。世醫往往稱為陰虛火旺,而用滋陰降火之藥者極多,試問有陰虛火旺,而反見津液滿口,唇、舌青滑,脈息無神,二便自利者乎?因此切切不可見頭治頭,見腫治腫,凡遇一證,務將陰、陽、虛、實辨清,用藥方無錯誤。”《本草匯言》雲:“諸病真陽不足,虛火上升,咽喉不利,飲食不入,附子乃命門主藥,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歸元,則浮游之火自息矣。”“附子以白術為佐,乃除寒濕之聖藥,又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肉桂下行走裡之物,壯命門之陽,植心腎之氣,宣導百藥,使陽長則陰自消”。方中應用附子及少量肉桂,導龍入海,引火下行,治療陽虛所致口舌生瘡,效果顯著。但應用時一定要注意用量用法,附子一定要先煎,且時間最好不少於一小時;肉桂常用量為1克或更少,不應該超過2克,一沸即可,否則易致溫燥。

  4.雞內金消積,虛證實證均奏效

  中藥雞內金具有消食導滯的功效,在治療口糜虛證、實證時卻均有應用。其一,玉女煎是以滋陰藥為主組成,此類藥物性多黏滯,易滯脾礙胃,妨礙消化功能,用雞內金理氣醒脾,以防進補妨運之弊。其二,《本草綱目》曰雞內金:“治小兒食疳,療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積,主喉閉乳蛾,一切口瘡、牙疳諸瘡。”口糜究其根本原因,乃脾胃積熱所致,“五積皆可生火”,不論虛火、實火均由積生,因此應用雞內金運脾消積,消食積則可以消除中焦之積熱、郁熱,不清火而積滯郁結所生之火自消,治療口糜,可收釜底抽薪之效。

  5.法參激素,補陽益陰建奇功

  目前西醫治療頑固性口腔潰瘍常常應用糖皮質激素抑制炎症反應,抑制免疫。但在達到一定療效的同時,常常產生藥物依賴性或腎上腺皮質萎縮、功能紊亂等副作用。因此尋求中藥替代激素,回避激素的副作用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激素類藥物按中醫理論可以歸屬於補腎溫陽藥的范疇,或者說補腎溫陽中藥有同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非常相似的作用。但中醫的補陽藥又不等同於激素,西醫直接補充外源性激素,將反饋性地抑制自身腺體的分泌導致腺體萎縮。而中醫的補陽藥根據現代藥理學研究則是通過改善腺體的功能,促進腺體自身分泌而達到補充激素的目的。因此在方藥中酌加杜仲、肉苁蓉、巴戟天等補腎壯陽類藥物非常有助於口糜的愈合,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但此類藥物最易助火升陽,且口糜者多為陰虛之體,因此須慎之又慎。而中醫補益之時,最忌偏於一法,時刻注意陰陽平衡。調補陰陽的原則牢執先賢之法,遵循先賢所雲:“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泉源不竭。”慢性疾病病情遷延,常陰損及陽,陽損及陰,每多陰陽俱損,臨證之時,即使陽虛較甚者,亦應在溫補陽氣同時酌加補陰之品,以防偏頗。

  6.內外結合,斂瘡常用蛋黃油

  歷來治療口腔潰瘍常外敷錫類散、冰硼散、西瓜霜、思密達粉、維生素C、維生素E粉等藥物以清熱解毒、滋養保護黏膜,或中藥噴霧劑消炎止痛,促愈斂瘍。也有應用吳茱萸、附子、干姜、肉桂壓粉後用水、醋或蜂蜜調制,外敷於湧泉、關元等穴位取其溫腎固本、引火歸原、上病下取、導火下行之意。外用食物范疇常選蜂蜜、砂糖、香油、奶粉、西瓜汁、西紅柿汁等,但在臨床治療頑固性口腔潰瘍過程中,對外塗蛋黃油生肌收口尤有心得。雞蛋黃甘平無毒,有補陰血、解熱毒、排膿散結的作用。外用能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不良的狀況,對皮膚、黏膜的疾患有良好的消炎殺菌和幫助修復的功效,患者反饋療效喜人。蛋黃油的具體操作是將5~10枚雞蛋煮熟,去掉殼和蛋白,取蛋黃放於鐵鍋內碾碎,用文火邊炒邊擠壓,一定要注意火候,待蛋黃熬成焦黑色時,即可見油溢出(每個蛋黃約可煉油4~5ml),將油置於瓶中儲存,冷卻後即可使用。囑其睡前先用淡鹽水洗淨潰瘍面,然後用牙簽蘸蛋黃油塗搽於潰瘍局部及邊緣,再用鳳凰衣(新鮮雞蛋內的軟膜)敷蓋,每每應手取效。另外,蛋黃油外塗治療乳頭皲裂、肛裂、陰道黏膜破潰、中耳炎等亦有很好的療效。

  五、病案舉例

  1.陰虛火旺口瘡案

  陳某,男性,60歲。2007年4月2日初診。病人口舌潰瘍反復發作5年,曾服用維生素、抗生素及清熱解毒之品,療效不顯。近8個月來舌兩側大片破潰,進食困難。來診時症見:舌邊兩側潰爛,右側尤甚,見大片破潰面,中心凸起,表面見白色糜爛黏膜,紅腫疼痛,語言不便,流口水。舌質紅,舌苔薄白少津、微花剝,脈細數。

  辨證:肺胃陰虛,虛火上炎。

  診斷:滋陰降火。

  方藥:用玉女煎加減化裁。

  處方:熟地黃30g,麥冬15g,知母15g,生百合15g,石斛10g,懷牛膝10g,生甘草6g,靈芝20g,雞內金20g,山藥15g,生石膏30g,丹皮10g,蟬蛻10g,蟲3g。水煎服,1日3次,藥進14劑,另用自配蛋黃油塗於患部。

  2007年4月18日2診:訴藥後口腔疼痛大減,舌邊紅腫消退,破潰面縮小,繼服原方,去丹皮加白芍15g,半月後舌邊潰爛面已大大愈合,紅腫消退,繼服上方6劑而愈,隨訪1年未再復發。

  按語:本案乃虛實夾雜之患,屬肺胃陰虛,虛火上炎之證,適用玉女煎加減。此方出自《景岳全書》,由熟地黃、知母、牛膝、麥冬、石膏組成,對煩熱干渴,頭痛,牙龈出血等症,設之最宜。方中熟地黃、麥冬、石斛、靈芝、百合滋補陰液;雞內金、山藥、甘草健脾生津;生石膏、丹皮、知母清脾胃虛火;蟬蛻、蟲祛邪外出;牛膝一味導熱下行,諸藥合用,共收壯水之主,滋陰清熱,降火祛邪之功,則口糜頑疾自愈。另外,“胃喜潤而惡燥”,清熱瀉火之品藥性皆寒涼而多味苦,易傷中影響脾胃運化,且苦燥之劑易傷津液,而使陰虛更甚,病情加重,因此苦寒之劑的應用當慎之又慎。

  2.陽衰虛火口瘡案

  王某,女性,63歲。患口腔潰瘍20年余,診為復發性口腔潰瘍,曾長期口服清熱解毒藥物,效果不明顯。2073年7月19日前來就診。症見:口腔兩頰、舌邊可見多個潰瘍點,表面覆蓋淡黃色假膜,周圍顏色淡紅、自覺灼痛時輕時重,潰爛面久不愈合,形體消瘦,營養不良,倦怠乏力,飲食不振,面色白,舌體薄,舌質淡紅,苔白滑,脈沉弱。

  診斷:口瘡。

  辨證:陰陽俱損,虛火上泛。

  治法:溫腎補脾,導龍入海,引火歸原。

  方藥:金匮腎氣丸合十全大補湯加減。

  處方:熟地黃15g,山藥15g,山萸6g,茯苓15g,炙附子10g(先煎),肉桂1g(後下),黨參20g,白術15g,甘草10g,當歸15g,白芍20g,百合15g,內金20g,僵蠶15g。日1劑水煎分3次口服,藥進15劑,囑忌辛辣、生冷、油膩之品,調暢情志。

  半月後復診,自訴飲食量增加,乏力症狀減輕,口腔潰瘍基本消失,繼服7劑鞏固療效。隨訪1年未復發。

  按語:本案病人,久病體弱,長期服用苦寒藥物,戕傷陽氣,燥竭陰津,致脾腎陰陽俱損,下焦陰寒內盛,逼浮陽上越。此類病人臨床常表現惡寒喜暖,倦臥乏力,大便溏薄。查體:口腔潰瘍面泛白,往往無紅腫熱痛。治療總則宜扶正固本,引火歸原;方藥用金匮腎氣丸合十全大補湯加減,以收夑理陰陽、扶正祛邪之效。方中以陰陽並調,氣血雙補藥物為基礎,更取附子、肉桂益火之源,導龍入海,引火下行,治療陽虛所致口舌生瘡,效果顯著。尚須注意,應用附子、肉桂時一定要注意用量用法,附子一定要先煎,且時間最好不少於一小時;肉桂常用量宜少,一沸即可,否則易致溫燥。

Copyright © 啊啊口腔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