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口腔網
  1. 首頁
  2. 口腔常見疾病
  3. 口腔基本知識
  4. 口腔護理保健
  5. 口腔百科
  6. 口腔疾病治療
 啊啊口腔網 >> 口腔護理保健 >> 口腔保健基本常識 >> 牙周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的比較分析

牙周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的比較分析

  我國是牙周病高發國家,牙周健康率僅14%,牙周健康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在1999年牙周病分類的國際研討會上,慢性牙周炎被定義為是一種由特異性細菌引起的牙周支持組織炎症性疾病,導致牙周韌帶和牙槽骨進行性破壞,並伴有牙周袋形成和(或)牙龈退縮。牙周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控制菌斑和消除炎症,恢復牙周組織的功能和生理形態,維持長期療效,防止復發。本文主要就牙周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進行相關比較分析,以期對大家的臨床治療有所幫助。

  牙周非手術和手術治療手段

  牙周治療的主要方法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

  非手術治療在臨床得以大量應用,是每位牙周病患者都必需的最基本治療,口腔醫師應予以高度重視;手術治療是牙周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牙周炎發展到較嚴重階段,非手術治療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因而引入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6個方面:菌斑控制、口腔衛生宣教;去除菌斑、牙石等病原刺激因素(龈上潔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抗菌治療;咬合調整;拔除無保留價值的患牙;治療齲齒、牙髓病變及不良修復體等。

  控制菌斑的方法又可分為機械法和化學法。機械法,例如刷牙以及使用牙線、牙簽、牙間隙刷等,效果最確切。化學方法,一般使用洗必泰漱口液,為輔助性措施。

  龈上潔治術是牙周病治療的最基本措施,是指用潔治器去除龈上菌斑、龈上色素,並磨光牙面,防止和延遲龈上菌斑和龈上牙石的再沉積。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是使用精細器械刮除龈下菌斑、牙石、病變牙骨質,形成光滑、平整,具有良好組織相容性的根面,從而有利於牙周組織與根面的結合。

  大量研究顯示,手動器械和超聲波器械治療的效果相同,超聲波器械治療能夠節省時間(大約節省20%~50%的時間),但是超聲波器械不能完全替代手動器械。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目的包括消除病因,停止炎症過程;矯正牙周病造成的組織破壞或病損;保持長期療效,防止復發;促進牙周新附著。

  常用的手術治療方法有:牙龈切除術及牙龈成形術、翻瓣術(最常用、最基本)、植骨術、牙冠延長術、引導性組織再生術、膜龈手術以及牙種植術。

  牙周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療效比較的文獻與分析

  國內外已有大量研究發現,牙周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均可獲得無菌斑和牙石的根面,成功治療牙周炎。以下為列舉的幾項臨床研究。

  研究1

  研究納入15例患者(32~47歲),按照隨機化半口對照設計,給予患者相應牙周治療。左側或右側半口,接受龈下清創聯合牙周翻瓣術(手術治療組);對側半口,僅接受刮治和根面平整(非手術治療組)。積極治療階段後6、12、24個月,進行牙周臨床指標檢查。

  結果為,與基線相比,兩組在積極治療後6個月時各項牙周指標均有明顯改善(P<0.001),兩組間所有時間點菌斑指數均無顯著差異;與基線相比,兩組的牙龈狀態在治療後明顯改善,兩組間所有時間點牙龈指數均無顯著差異;與基線相比,兩組的牙周探診深度在治療後明顯減少(P<0.001),手術組探診深度的減少幅度有大於非手術組的趨勢,二者間差異僅在積極治療後6個月時間點有顯著性(P<0.001);對於附著水平變化,手術組與非手術組間無顯著差異。

  小結

  非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聯合改良Widman翻瓣術在獲得臨床健康的牙龈形態以及防止進一步附著喪失、牙周病復發方面,短期內療效相同。

  研究2

  研究納入15例患者(32~57歲),按照分區治療,給予相應牙周治療。一側接受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聯合改良Widman翻瓣術(MWF組),對側僅接受刮治和根面平整(RPL組)。積極治療階段後6、12、24個月時,進行牙周臨床指標檢查(復診間隔3個月);積極治療階段後36、48、60個月,進行牙周臨床指標檢查(復診間隔4~6個月),並按復查時菌斑指數(PLI)=0的頻率分組:>90%(口腔衛生維護好)為第1亞組,<50%(未能始終保持較好口腔衛生)為第2亞組。

  結果為,①兩組不同治療組的附著水平變化無明顯差別,但鄰面的附著喪失較頰面更普遍:第1亞組,2%~3%出現附著喪失≥2mm,95%以上的位點均保持不變或臨床附著獲得;第2亞組,20%出現附著喪失≥2mm,多發生於鄰面,沒有出現附著獲得的位點。②初診探診深度≥4mm位點從基線檢查至術後60個月復查期間的探診深度和附著水平變化:第1亞組,約85%最初袋深≥4mm的深牙周袋減少,多數減少幅度均超過2mm;第2亞組沒有普遍出現牙周袋變淺的變化,約60%的位點探診深度保持不變。第2亞組發生附著喪失的位點的比率較第1亞組高,發生附著獲得的位點較第1亞組少。③探診深度減小、臨床附著獲得主要發生在口腔衛生保持良好的患者(第1亞組);探診深度進一步加深,出現新附著喪失則主要發生於未能采取措施保持較好菌斑控制的患者(第2亞組)。

  小結

  患者的個人口腔衛生水平對於遠期療效有決定性的影響,遠期療效非由消除龈下感染的不同技術(手術或非手術)所決定。

  研究3

  研究納入11例患者(29~65歲),按照對側對照設計,給予相應牙周治療。一側采用內斜切口翻瓣刮治術,對側僅接受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積極治療階段後,在每側分別選取2個深袋(PD≥5mm)的單根牙進行為期16周的臨床觀察和微生物檢測。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翻瓣術,龈下菌群中,革蘭陰性菌數量下降,革蘭陽性桿菌、球菌數量上升。

  結果為,術後4周內,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均導致口腔鏈球菌的相對比例升高,隨後向基線水平回彈,但仍高於基線。與基線相比,手術組第2、4、16周檢測結果有顯著差異,而非手術組只有第4周的結果有顯著差異(P<0.05)。第2周時手術組鏈球菌的相對比例顯著高於非手術治療組(P<0.05)。

  小結

  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均有利於術後口腔正常菌群的植入,手術治療略優於非手術治療。

  研究4

  研究納入4例進展性牙周炎患者,各10顆單根牙(無保留價值),深牙周袋單純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拔出牙齒行掃描電鏡檢測。

  結果為,75%的根面器械未能達到牙周袋底,殘留的菌斑和牙石主要位於線角根面溝及凹陷處。深牙周帶應在直視下治療,即采用保守翻瓣法。

  小結

  輕度、重度牙周炎通過非手術治療能夠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重度牙周炎後期建議行牙周手術治療。微創治療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荟萃分析

  研究者對牙周手術治療(翻瓣術)與非手術治療(龈下刮治、根面平整)進行荟萃分析。通過Medline數據庫檢索合適的醫學主題詞及查看有關牙周治療的原著和文獻,選擇22篇文獻進行初步評估,審閱後最終5篇隨機對照試驗被納入研究(1979-1988年)。收集7次隨訪時間點,探診深度和附著水平的測量值用以分析數據。

  結果為,不論牙周袋深度如何,當用探診深度作為結果變量時,各隨訪階段,牙周手術治療優於非手術治療;對於Ⅰ度(1~3mm)和Ⅱ度(4~6mm)牙周袋,各隨訪階段非手術治療組的附著水平均高於手術治療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優勢逐漸減少。相反,對於Ⅲ度(7mm以上)牙周袋,手術治療組的附著水平獲得量高於非手術組。

  小結

  當以減少探診深度為目標時,對於各種嚴重程度的牙周病,手術治療均優於非手術治療;但當以改善附著水平為目標時,對於輕度和中度牙周炎,非手術治療優於手術治療,對於重度牙周炎,手術治療占優。與手術治療相比,非手術治療優點為創傷小,操作簡單,缺點為對深牙周袋治療效果略差,完善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需時較長,約為手術治療的2倍。

Copyright © 啊啊口腔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