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口腔網
  1. 首頁
  2. 口腔常見疾病
  3. 口腔基本知識
  4. 口腔護理保健
  5. 口腔百科
  6. 口腔疾病治療
 啊啊口腔網 >> 口腔百科 >> 口腔新知 >> 每天刷牙≠口腔健康

每天刷牙≠口腔健康

  “都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口中粒粒“珍珠米”,一旦興風作浪起來,會給人帶來一系列的煩惱。今年9月20日是第19個全國愛牙日,活動主題是“口腔健康促進——面向西部,面向兒童。”口腔專家說,兒童齲齒問題如今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如何呵護成人32顆恆牙,人們對此仍有不少“不解”和“誤解”,尤其是有關智齒的疑問層出不窮。

 

  調查:逾五成青少年受牙周病困擾

  日前,有關機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該次調查涵蓋了31個省、市、自治區,橫跨多個年齡段,總計樣本93826人。據悉,上次這樣大規模的調查距今已有10多年。在這10年期間,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口腔狀況也有所改善,但現狀仍然不容樂觀。以牙周健康狀況調查結果為例:1995年調查顯示35~44歲年齡組牙周病患病率為97.15%,而本次調查中,該年齡組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問題的檢出率分別為77.3%、97.3%和40.9%,其中14.2%的人更有明顯的牙周健康問題。

  廣東省口腔醫院院長、廣東省醫師協會副會長章錦才表示:“以上調查結果顯示,與10多年前相比,我國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人的牙周病患病率均有所下降,但仍有半數以上的青少年、八成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受牙周疾病困擾。”而國外一項研究報告表明,牙周炎患者發生冠心病和中風的幾率分別為牙周正常者的1.4倍和2.1倍。患重症牙周炎的孕婦發生早產和低體重兒的危險性是牙周正常孕婦的7倍。此外,牙周疾病作為感染病灶,還能引起多種炎症,如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腎小球腎炎及某些皮膚病等。

  “牙周健康與全身健康可謂息息相關。為了確保身體健康,市民一定要增強對牙周疾病的預防意識。”章院長補充道。

  支招:每年定期做口腔全面檢查

  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口腔健康標准是:牙齒清潔,無齲齒,無疼痛感,牙龈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而真正達到這些標准的人少之又少。據權威調查顯示,達到口腔衛生良好指標的成人只有0.22%,而其中牙周不健康者高達97%。

  口腔亞健康的現狀實際上反映出大部分人對口腔疾病的危害還缺乏足夠的認識,老百姓的口腔保健意識相對薄弱。最近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從未看過牙醫的人超過60%,只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清潔的習慣,而在美國有64%的人每年至少進行兩次口腔檢查。

  專家表示,牙周病固然可怕,但通過培養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積極進行日常預防是可以保持口腔健康的。對付口腔亞健康,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專家教你幾招:

  1.注意牙周疾病的早期信號,重視牙龈出血、牙龈腫痛、口腔潰瘍等現象;

  2.自覺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刷牙時不僅要刷牙表面,還要按摩牙龈,並清潔舌苔,每天刷牙後使用有殺菌作用的漱口水;

  3.改善飲食結構,尤其是青少年,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纖維的耐嚼食物;

  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少喝酒;

  5.每年定期進行口腔全面檢查。

  關於牙齒健康的五大疑問

  疑問一:

  熬夜、來例假,牙為何會疼?

  很多人都有體會,熬夜或者一連幾天緊張工作之後,牙齒突然隱隱作痛。很多時候,這是智齒在“興風作浪”。

  由於智齒位於口腔最後方不易清潔的位置,加上表面有牙龈瓣覆蓋,與牙冠之間就形成了一個縫隙,醫學上稱之為“盲袋”。人們吃的食物殘屑最易藏在裡面,成為細菌的溫床。此外,由於有的人上下對應的大牙沒有同時萌出,或者大牙一半被牙龈覆蓋,咬合時容易形成創傷,久而久之在牙龈上長出白色的條狀纖維性增生,也會增加發炎的幾率。

  對於中青年人來說,當連續熬夜、工作勞累、感冒之後,由於人體抵抗力降低,口腔內的細菌最容易先從智齒下手,在醫學上專稱為“冠周炎”。有過冠周炎的人如果不拔掉智齒,在疲勞、生病情況下,牙齒疼痛就是難免的。此外,女性月經期、產後等身體比較虛弱的時期,大牙也容易發病。

  疑問二:

  拔掉的大牙完好無缺,為何還感到牙在痛?

  這種情況通常有兩類。一是拔除智齒後留下的痛感“滯後”。智齒被拔普遍比其他牙齒要痛,這是由於創傷面比較大,拔時必須切開包圍其的牙龈,去骨,進行縫合。麻藥過後,一般要痛上三天至一星期。不過,這期間只要不吃“酸熱冷”,就能恢復。

  二是拔除的智齒並沒有發炎,卻因萌出位置不正,尤其是牙齒平躺著生長,長期“擠兌”前面的“第二恆磨牙”,反而引起“鄰居”的齲壞。拔牙有一個原則,發炎的牙齒在急性期不能拔,以免擴大創傷面,引起炎症擴散,甚至讓病菌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因此,醫生有時會先放過發炎的“鄰居”,先拔除完好的智齒,通過吃藥等消炎後,過幾天再拔“正主”。

  疑問三:

  智齒不“安生”為何引發耳喉連鎖反應?

  由於口耳有腔道相通,細菌會趁機運動到喉嚨、耳朵,造成咽喉炎、中耳炎等局部炎症。在身體疲累虛弱或重病時,細菌引起的急性發炎反應更是厲害,輕者造成智齒周邊紅熱腫脹,疼痛不堪,張口、吞咽、咀嚼困難及淋巴腺腫等等。

  若不及時治療,重者引起大范圍感染腫脹,甚至從頰部穿破皮膚流出膿,形成瘘管,必須手術切除。有的患者還會有發燒惡寒等全身性症狀,最嚴重的有敗血症。

  冠周炎發作時,疼痛感也會擴散,除了產生牽動鄰近牙齒的“牽涉痛”,疼痛感還可通過面部神經網絡擴散、放射,引發一側偏頭痛。尤其在精神相對放松的夜晚、清晨,疼痛感相對明顯。

  疑問四:

  “安分守己”的大牙拔不拔?

  外表完好、從未發炎的大牙拔不拔?臨床上,“一次劇痛,終生免疫”是處理智齒的最好選擇。這是因為大多數人智齒長不全,容易造成咬合不平衡,久而久之不利於其他牙齒的健康,並成為口腔健康的“短板”。因此,即使一時不拔,但也要定期檢查。

  有下列症狀的智齒,則必須拔除:1.生長不正,反復引起腫脹發炎,甚至造成張口困難、全身發熱,影響身體健康的;2.齲壞嚴重且無治療的可能,喪失了咀嚼功能的;3.經常咬破口腔頰黏膜的阻生智齒;4.因治療需要,有的智齒,需預防性拔除,如為了保護有重要咀嚼功能的鄰牙,或為了保持矯正牙齒效果的穩定等。而對反復引起牙冠周圍或已引起鄰牙齲壞的智齒,一般主張盡早拔除。

  疑問五:

  我每天都刷牙,為何還有口氣,有牙石?

  “我每天已經很認真地早晚刷牙,可仍然有口氣、有牙石,真是很讓人苦惱。”在今年全國愛牙日到來前,中華口腔醫學會等機構針對廣州、深圳的上千名白領的口腔護理習慣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99. 4%的受訪者堅持每天刷牙兩次,但其中仍有80.3%的人對自己的口腔狀況不滿意,他們普遍被口氣、蛀牙、口腔潰瘍、牙龈出血、腫脹、牙周病、黃斑牙、牙痛等一種或多種口腔問題困擾。

  對此,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李成章指出,每天刷牙其實僅僅清潔了口腔表面的25%,一些隱藏在口腔其他“盲區”的細菌其實更可能會成為口腔健康的隱患。不僅如此,這些藏污納垢的部位(包括舌頭、頰黏膜)中的致病菌最後還會被遷移至牙面,使原本清潔的牙面再度受到影響。為此,專家提出了一個“刷牙還不夠,關注全口健康”的理念,倡導人們要更多地關注口腔這個大生態環境。

  提醒:使用含氟牙膏不會造成“氟骨症”

  “氟中毒、氟斑牙和氟骨症原因不在於長期使用含氟牙膏,使用含氟牙膏預防齲病是目前降低人群患齲率最切實可行、最易接受的方法。“提倡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推廣使用含氟牙膏。”

  這是日前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應用氟化物促進口腔健康研討會”國內外70多名與會專家的一致看法。

  反對使用含氟牙膏的論點主要是“長期使用含氟牙膏可以引起氟中毒”、可造成“氟斑牙”和“氟骨症”。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栾文民澄清這種疑慮,他說,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氟斑牙是在牙齒萌出之前,在發育過程中攝入過量的氟引起的,多發生在高氟地區。牙齒一旦發育成熟,萌出以後,就不再受氟的影響。發育正常的牙齒,到了高氟區也不會變成氟斑牙。“3-6歲兒童在成人的正確指導下使用適量(每次用量黃豆大小)的含氟牙膏是安全的。”

  栾教授說:“飲用水的含氟量比正常高出四到五倍以上才會產生氟骨症。在中國約有3%的人口患有氟斑牙,有0.2%的人口患有氟骨症,多分布在農村,主要原因是由於長期飲用高氟水(飲水型)和燃煤造成的室內空氣污染(煤煙污染型)導致的,與使用含氟牙膏無關。”

歐立停

適應症:
用於成人及6至17歲兒童有或無先兆的偏頭痛發作的急性冶療。不適用於預防偏頭痛,不適用於半身不遂或基底部偏頭痛患者。[詳細]

零售價:¥82元/盒

網上藥店:健客大藥房CFDA

更多>>
Copyright © 啊啊口腔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