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口腔網
  1. 首頁
  2. 口腔常見疾病
  3. 口腔基本知識
  4. 口腔護理保健
  5. 口腔百科
  6. 口腔疾病治療
 啊啊口腔網 >> 口腔常見疾病 >> 口腔癌 >> 關於口腔癌 >> 口腔癌症狀易混淆 十大征兆先判別

口腔癌症狀易混淆 十大征兆先判別

  老是槟榔、香煙不離身、無法一日不飲酒嗎?當心!長期有上述這些不良習慣,恐讓自己成為罹患口腔癌的高風險群之一。口腔癌的發生主要是口腔內黏膜長期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細胞變性,進而引發癌細胞的產生,其中又以嚼食槟榔、抽煙與喝酒為造成口腔癌最主要的3大危險因子。

  危險因子1/嚼槟榔

  台灣與西方國家在罹患口腔癌的危險因子中最不同的便是嚼食槟榔,罹患口腔癌的個案中約有90﹪有長期嚼槟榔的習慣。

  槟榔俗稱菁仔,是槟榔樹的果實,主要成分包括植物硷、多酚化合物、粗纖維及脂肪等,植物硷中以槟榔素(Arecoline)與槟榔次硷(或稱槟榔碇Arecaidine)含量最多,這兩種成分會刺激口水的分泌,且具有發汗與加速呼吸及心跳的作用,目前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認定為第一級的致癌物。

  另外由於槟榔本身的酸性高且口味不佳,因此國人在嚼食時多會加上荖花或是荖葉等,以加強清涼的作用,然而荖花與荖葉含有黃樟素與丁香油酚,也是被認定為第二級的致癌物。再者,額外添加的硷性石灰(紅灰或白灰),在長期刺激口腔黏膜下,不僅改變了口腔內的酸硷度環境,產生硝化作用後形成亞硝胺,並且釋出自由基,進而加速口腔病變的產生。

  危險因子2/抽煙

  許多研究顯示長期抽煙也是引發口腔癌的 元凶之一,不管是抽一般的香煙或是抽雪茄、抽煙斗,日後發生口腔癌的機率都差不多,另外也有報告指出抽煙斗的人特別容易罹患唇癌。

  危險因子3/喝酒

  由於酒精容易對口腔的黏膜細胞產生慢性刺激而引發細胞病變,進而導致口腔癌的發生,且過去的研究也顯示:75~80%得口腔癌的患者有喝酒的習慣。而且長期酗酒的個案也可能因為營養失衡,導致免疫力下降,更是增加罹患口腔癌的機率。

  紅唇、煙酒族當心!口腔癌罹癌率高123倍

  目前的長期研究資料顯示:台灣國內嚼食槟榔的人罹患口腔癌機率是一般人的28倍;若是嚼槟榔加上抽煙,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89倍;如果同時有嚼槟榔、抽煙及喝酒三種嗜好者,其日後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更是高達一般人的123倍。

  而有些研究也發現長期嚼食槟榔也會增加喉癌、食道癌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甚至傷害中樞神經而引發神經病變,懷孕婦女則是容易有流產、早產、死胎或是產下低體重的嬰兒。

  口腔癌早預防?癌前病變莫輕忽

  口腔癌的產生需要經過長期一段時間的刺激與醞釀,剛開始只是單純的細胞慢性發炎,但若是置之不理或是刺激原持續存在時,就可能轉變成癌前病變或是癌前狀態,之後進而引發口腔癌的產生。

  癌前病變本身並非是癌症,其所指的是一種仍歸類於良性組織,但是在型態上卻是有所改變,且具有較高度惡性變異的危險性。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包括:口腔黏膜的慢性潰瘍、疣狀增生、白斑症、紅斑症、糜爛性扁平苔藓以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其中以白斑症最為常見,有3~5%會轉變成癌症,而惡性轉化率則是以紅斑症最高,有5~20%會轉變成癌症,如果能夠提早發現上述征象並及早治療與追蹤,預後都是很不錯的。

  口腔癌症狀易混淆 10大征兆簡易判別

  由於口腔癌症狀多好發於舌頭、口腔底與頰黏膜等部位,因此,相當容易使民眾與火氣大、睡眠不足、飲食習慣改變或是壓力過大的情況下,出現的口腔潰瘍、小水泡產生混淆,而輕忽病症。究竟口腔癌症狀與口腔潰瘍該如何分辨呢?事實上,上述提到的口腔潰瘍通常在1~2星期內會自行愈合,若是超過2個星期的潰瘍未愈合者,則應該要多加注意。如果有下列症狀,則應該盡快找耳鼻喉科或是口腔外科詳加檢查與評估:

  1.口腔內黏膜有不痛性的潰瘍,且持續超過2星期而未愈合者。

  2.口腔內有局部不正常腫脹、增厚或是硬塊形成。

  3.口腔內有不明原因的疼痛或是麻木感。

  4.口腔內有不正常分泌物、發出惡臭或是不明原因的出血現象。

  5.口腔黏膜出現異常的白斑、紅斑、紅白斑或是褐色的斑塊症狀。

  6.颚骨與牙龈出現局部性腫大現象,有時合並有牙齒動搖現象。。

  7.舌頭的活動性有所限制,半側知覺麻木或喪失,進而導致咀嚼、吞咽或是說話困難。

  8.臉部左右不對稱並有知覺異常,嚴重者甚至牙齒動搖。

  9.喉嚨有異物感,或是喉嚨疼痛久久不愈。

  10.口內或頸部出現異常的腫塊。

  推薦閱讀:口腔癌早期主要有四大明顯症狀

             爛牙未及時修補 很容易引發口腔癌

            從牙齒看癌信號 教你如何預防口腔癌

Copyright © 啊啊口腔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