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口腔網
  1. 首頁
  2. 口腔常見疾病
  3. 口腔基本知識
  4. 口腔護理保健
  5. 口腔百科
  6. 口腔疾病治療
 啊啊口腔網 >> 口腔常見疾病 >> 口腔潰瘍 >> 關於口腔潰瘍 >> 復發性口腔潰瘍,不妨試試這個方劑吧!

復發性口腔潰瘍,不妨試試這個方劑吧!

  復發性口腔潰瘍是以口腔黏膜反復潰爛、遷延難愈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常見口腔疾病。多見於中老年人。輕者局部脹痛,重者局部灼熱疼痛,進食尤其是食用固體食物時疼痛加重。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而追蹤其病史,往往有身體疲勞、睡眠不足、情志不暢、飲食不節、大便不調等表現,女性患者多伴見月經不調,或在月經來潮時發病。西醫學對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治療亦頗感棘手,是口腔疑難病症之一。

  於氏臨證數十年,對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治療也很有體會。

復發性口腔潰瘍,不妨試試這個方劑吧!

  一、定病證當屬虛火口瘡,辨病因主由“氣虛火浮”

  復發性口腔潰瘍,在中醫文獻中概稱為“口瘡”、“口疳”,或“口破”。“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火)”(《素問·至真要大論》),而火又有實火、虛火之分。實火多因飲食不節,積滯不化,蘊而化火;或七情失調,氣機阻滯,郁而化火;或是外感邪熱失於發散或清解,邪無出路所致。虛火則不外脾胃虛寒,火不安位,或陰虛火旺,水不制火。臨床上,青少年及嬰幼兒平素身體壯實,病程較短,多屬實火;中老年患者平素即有疲乏、失眠、大便不調等髒腑功能失調的表現,而且病程較長,數年、十數年甚至數十年不愈,多屬虛火。因此,復發性口腔潰瘍,當屬虛火口瘡。正如《景岳全書》所雲:“口瘡,連年不愈者,此虛火也。”

  口腔潰瘍,尤其是病程較長的病證,雖有口舌生瘡、灼熱疼痛與口干、便結、舌紅等熱證的表現;但易於疲倦,或常出自汗,食冷或服用苦寒方藥即會腹瀉,查舌雖紅而體胖或有齒印,舌苔膩或水滑,這又多屬寒證。同時,常以工作勞累、緊張為誘因。細究病因,主要由於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或勞倦過度,脾氣受損,或過服苦寒藥物,中陽受損,致使中氣虛衰。中氣虛衰,氣虛運化無力,一則易使飲食停滯,二則易於停濕停飲。宿食、積食與水濕、痰飲阻滯,日久實邪化火,火熱則會結滯胃腑。因此,復發性口腔潰瘍就多屬脾虛胃實,腸寒胃熱,虛火上浮,熏灼口舌,日久肌膜受傷潰爛而發病。薛己《口齒類要》就指出:“口瘡,上焦實熱,中焦虛寒……各經傳變所致。”

  二、立治法貴在益氣降火,遣方藥首選“半夏瀉心”

  復發性口腔潰瘍既屬脾胃氣虛,心胃浮火,則其治法當立補益中氣,溫脾清胃,降火解毒。考查臨床,復發性口腔潰瘍的常見證候,常常很難區分出屬寒屬熱,或是屬虛屬實。實證日久反復,病邪勢必損傷正氣;正氣虛衰也可致實,如脾虛失運、停食停飲即是常見的病理機轉。寒熱更是互為因果,相互作用。對此,於氏常選用半夏瀉心湯,通過調理脾胃入手治療。亦即采用補脾益氣、清解胃熱、瀉火解毒之法,使脾氣強盛,運化復常,食、濕實火產生無源,以治其本;而胃熱得解,心火得瀉,火熱不再腐血蝕膜壞肉,以治其標。

  基本處方:半夏瀉心湯加味。

  半夏10g,黃芩10g,黃連6g,黨參12g,炙甘草10g,炮姜10g,黃芪20g,桑白皮30g,茵陳30g,桔梗10g,柴胡10g,升麻6g,連翹30g。

  功用:平調寒熱,補中益氣,清降虛火。

  方義:半夏瀉心湯(去甘壅之大棗,以溫中散寒、健脾止瀉之炮姜易干姜)寒熱平調,和胃降逆。復加黃芪,與黨參、甘草合用,奏補中益氣之功,是治本之道;同時芪、參、草又能調節免疫功能,是針對口腔潰瘍多由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觀點而設。加桑白皮、茵陳清熱祛濕,以治病標,是於氏治療口腔潰瘍必用之對藥。桑白皮性寒味甘,清熱而不傷陰;茵陳苦寒清芬,寒能清熱,苦能祛濕,芬芳透達又可清解郁熱,兩者配伍得當,既清胃祛濕,又散解上焦心肺郁火,同時祛邪亦不傷正,的確是治療口腔潰瘍必用的對藥。加桔梗,一則載藥上行,二則與甘草合用成桔梗湯,具清熱、解毒、止痛的功效。加連翹,既能清解胃熱,又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是針對邪熱毒瘡而設。加柴胡、升麻,載藥上行,以達病所。如此,抓住了基本證型,又標本兼治,全方共奏平調寒熱、補中益氣、清熱祛濕、涼血解毒之功效,故復發性口腔潰瘍服之有效。

  常見加減:

  胃脘嘈雜、惡心:在基本處方黃連的基礎上加生姜10g,竹茹10g,清胃、降逆、止嘔。

  大便干結:加枳實10g,槟榔10g,行氣、導滯、通便。

  大便稀溏或食冷即瀉:在基本處方炮姜的基礎上加焦山楂15g,以溫中散寒、健胃止瀉。

  病程較長或疼痛較甚:加當歸12g,僵蠶10g,白芷12g活血通絡、散瘀止痛。

  三、典型病例

  范某,女,42歲,1999年7月19日初診。患者因口腔潰爛、疼痛反復發作一年,復發並加重一月而應診。一年來,患者口腔潰爛、疼痛,反復發作,此起彼伏,曾在各處用中、西醫方法治療,時輕時重,效果不佳。近一月來,因工作勞累、緊張復又發生口腔潰爛、疼痛,服用中西藥物,未效。

  刻診:口腔右側黃豆大潰瘍兩處,周圍微紅不腫,自覺灼熱疼痛,伴口干、嘈雜、大便稀溏;舌微紅苔薄黃,脈沉緩稍數。診為脾胃氣虛,寒熱互結,火熱上沖之口瘡。治宜平調寒熱、益氣清胃、降火解毒。

  處方:半夏10g,黃芩10g,黃連6g,黨參12g,炙甘草10g,炮姜10g,桔梗10g,黃芪20g,柴胡10g,升麻6g,桑白皮30g,茵陳30g,白芷12g,連翹30g,焦山楂15g,竹茹10g。水煎,分二次服。

  7月23日復診:訴說服藥4劑,口腔潰爛縮小,疼痛減輕,口干、嘈雜緩解,但大便仍稀。上方去連翹、竹茹,加健脾、滲濕、止瀉的白術10g,茯苓12g,再進4劑。

  7月30日三診:訴說服藥4劑,口腔潰爛明顯縮小,疼痛緩解,大便干稀自調,為鞏固療效,又自服4劑,潰瘍完全消失。隨訪未見復發。

Copyright © 啊啊口腔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