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口腔網
  1. 首頁
  2. 口腔常見疾病
  3. 口腔基本知識
  4. 口腔護理保健
  5. 口腔百科
  6. 口腔疾病治療
 啊啊口腔網 >> 口腔常見疾病 >> 口腔潰瘍 >> 關於口腔潰瘍 >> 中醫治療復發型口腔潰瘍

中醫治療復發型口腔潰瘍

  口糜

  口腔潰瘍幾乎伴隨了我的每一個日日夜夜,多發,少則2個,多則7個,口舌唇周無處不在,一般一周愈,火旺時月余不愈。飲食甘膩時甚,冬春交接時甚、行經時甚。平素喜冷飲。

  復發性口腔潰瘍又稱復發性阿弗他口炎(RAS),在臨床上是常見病,多發病。中醫屬“口瘡”范疇。相關研究表明與遺傳傾向,免疫機制失衡,維生素缺乏等因素相關,故西醫予改變生活方式,消炎止痛,補充維生素,調節免疫等對症治療,雖然起效快捷,但容易反復發作,長期療效欠佳。

中醫治療復發型口腔潰瘍

  口瘡連年不愈者,此虛火也:

  瘡潰瘍病因外與風、火、燥邪及口腔不潔、口內破損,邪毒直入有關,內與心、脾、腎等髒腑功能失調關系密切,導致陰虛火旺,熱毒熾盛,內夾濕熱,上蒸於口,以及情志不遂而損及心脾。中醫辨證將其分為心脾(胃)積熱型、胃熱陰虛型、脾胃氣虛型、陰虛火旺型。治療關鍵調理中焦脾胃,辨證的同時應注意虛實分辨,虛則補,實則瀉。

  陰虛火旺型:為陰陽失調、陰虛陽亢並生熱化(成)火。陰虛火旺型口腔潰瘍為素體陰虛,病後失養,思慮太過,致陰液暗耗,虛火內生,上炎口舌為病。《壽世保元·卷六》說:“口瘡連年不愈者,此虛火也。”其病位雖在心腎,但也要注意中焦脾胃的作用。……(此處略去理論200字)。中焦的生理功能是消化、吸收並輸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靈樞·營衛生會》將中焦的生理特點概括為“中焦如漚”,在飲食方面注意少食肥甘厚膩。

  ——《“治從中焦”在口腔潰瘍中的應用》

  經行口糜:

  經行口糜是指婦女每值臨經或經行時,口舌糜爛,每月如期反復發作,隸屬西醫阿弗他口瘡,是由多系統因素引起的口腔病變。可分七型,以下僅列出4型;

  1、陰虛火旺型

  病機:素體陰虛,思慮太過,或欲念志火內動,或熱病後耗津傷陰失養,值經行則營陰愈虛,虛火內熾,熱乘於心,遂致口糜。

  證候:經期或臨經前口舌糜爛,月經量少,色紅,口燥咽干,五心煩熱,尿少色黃,大便干燥,形體消瘦,頭暈腰酸,心悸健忘,夜寐不安,舌尖紅或舌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補養心腎。

  選方:知柏地黃湯(《症因脈治》)。

  用藥:熟地、山英肉、山藥、知母、黃柏、丹皮、獲等、澤瀉等。

  加減:心悸少眠,加珍珠母、龍骨,以安神定悸;心煩失眠者,加酸棗仁、桅子、夜交籐以清熱安神;盜汗嚴重者加龍骨、牡蜘、五味子以收斂止汗;腰膝酸軟者加何首烏、構祀子、女貞子以增強滋補腎陰之功效;大便干燥,加桑堪子,以養血潤腸;月經量少,加紅花,以養血活血調經。

  2、胃熱熏蒸型

  病機:素食辛辣香燥或膏粱厚味,腸胃蘊熱,經行沖氣偏盛,挾胃熱上沖,以致口糜。

  證候:經行口舌生瘡,口臭,口干喜飲,胸悶納呆,尿黃,便結,月經量多,經色深紅,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瀉火,蕩滌胃熱。

  選方:涼隔散((和劑局方》)。

  用藥:樸硝、大黃、連翹、竹葉、桅子、黃答、甘草、薄荷等。

  加減:口渴欲飲,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熱生津止渴;大便干燥加生大黃。

  3、血虛型

  病機:思慮過多,勞傷心脾,或情志郁結,暗耗肝血,或失血過多久病之後失於調理,陰血虧耗,血失濡養,機體不榮,而生口糜。

  證侯:口舌生瘡,瘡面常呈灰白色,周圍輕微紅腫,此愈彼起,綿延不斷,愈後無痕跡,伴瘡面疼痛難忍及頭部疼痛,並頭痛牽拉眉稜骨疼痛,月經量增多,神疲乏力,心悸、夜寢不安,舌淡白,脈弱。

  治法:補血益氣

  選方:加減四物湯((傅青主女科))

  用藥:熟地、白芍、當歸、川芍、山桅、山英、山藥、丹皮

  加減: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柏子仁、遠志,情志抑郁加柴胡、香附,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少氣懶言加太子參、獲荃、白術等。

  4、血痛型

  病機:由於月經期、產褥期不注意衛生調攝,感受邪氣,以致邪氣與余血相結,癖阻胞中;或因內傷七情,氣機郁結,血行不暢;或寒凝血滯,或疲熱童積所致血絡閉阻,機體失養而成口糜。

  證侯:月經前及月經期間,口腔粘膜中突然發生數枚潰瘍,瘡面淡灰白色,發展快、愈合慢。局部劇烈疼痛,頭痛位置固定不變,月經色呈紫黯,有痰斑,舌暗紅,有紫氣,脈澀。

  治法:活血化疲通絡

  選方:桃紅四物湯合失笑散

  用藥:桃仁、紅花、當歸、川芍、赤芍、熟地黃、五靈脂、蒲黃

  加減:情志不遂加柴胡、香附,頭痛較著加用元胡,金鈴子,或根據頭痛部位選用柴胡、、川芍、吳茱英、蔓荊子、葛根等引經藥。

  ——《“經行口糜”治療七法》

  輕微胃火者,好像永遠都吃不飽:

  胃火,即是胃熱。通常是由濕熱、食滯(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等飲食不當)兩方面原因造成。同時,火氣也因飲食的量、質和時間三大原因而引起。胃火分虛實兩種,輕微胃火盛者,好像永遠吃不飽,其實是胃熱給大腦的錯覺;到火盛至某一個階段,胃部出現發炎現象,就會變成什麼都吃不下,可以說是物極必反。

  症狀:胃腸道症狀表現為胃部灼熱疼痛、腹脹、口干口臭、大便稀爛、便秘、牙龈腫痛、胃口不好等。

  中醫認為,胃火調節應當遵循清熱、清滯的原則,要飲食節制,太過熱氣的東西少吃,甜膩的食物少吃,飲食上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並且適當注意口腔衛生。

  藥療:川蓮、燈芯花、蓮子芯、麥冬。

  食方:鮮蘿卜汁、綠豆粥、西瓜。中醫則認為,蘿卜汁性味辛、甘、涼,綠豆粥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清心瀉火的作用,能清心胃之火。胃火過熱者,還可在隆冬季節通過吃西瓜來降胃火。

  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干等。心火上升可引起口腔疾病。中醫提醒需要控制情緒,尤其是減少思慮煩心事。心火的預防辦法主要是保持良好心態,寒溫適度,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運動。

  症狀:心煩急躁、面赤口渴、心中煩熱,失眠、便干尿血、口舌生瘡、肌膚瘡瘍。

  用藥:黃連、蓮子芯。

  食方:冰糖蓮子湯、百合銀耳玉竹湯,可以多食一些性寒而味苦的食物。

  ——《冬春交季_中醫幫你熄滅4把火》

  口瘡雖生於口舌,但根在髒腑:

  馬駿認為,其關系最為密切的當數之心、脾。口瘡從心脾(胃)論治乃為常法。本病屬熱者多,屬寒者少,虛多實少(肺胃之火,多為實火;心脾積熱,多為虛實夾雜;而陰虛火旺及脾虛賊火則多為虛多實少),臨床多表現為本虛標實,其本虛以脾虛、腎陰虛最為常見,標實則多見風火、心火、胃火、濕熱、痰濁、瘀血等。馬駿將本病的病因病機概括為心脾積熱、肺胃熱熾、陰虛火旺、脾虛賊火四個方面。

  心脾積熱:多由於飲食不節,嗜食辛辣肥甘,煎炒酒酪,損傷脾胃,內蘊化熱;或憂思郁怒,情志不遂,致使心脾積熱,循經上沖,熏蒸口舌,熱腐肌膜。證見口瘡鮮紅微腫,邊有黃白色分泌物,伴有心煩、口干、胃脘嘈雜、便干溲赤、舌尖紅、脈滑數或濡數者。

  陰虛火旺證:多見於素體陰虛,又復加因飲食不節,或情志不遂,或感熱病而致虛火上炎,損傷肌膜。若見口瘡反復發作、瘡紅微腫、疼痛晝輕夜重,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熱、心煩眠差、舌鮮紅少苔、脈細數者,多為陰虛火旺。

  選方:六味地黃湯合三才封髓丹加減,以滋補肝腎,瀉火滋陰。

  用藥:生地、茯苓、茯神、丹皮、澤瀉、山茱萸、黃柏、知母、砂仁、天冬、連翹等。

  脾虛賊火證:多見素體脾虛或氣虛,復因飲食勞倦,更傷脾氣,以至中氣下陷,陰火上乘,循經上犯。若證見口瘡反復發作、時輕時重,口瘡淡紅或周邊發白,伴有氣短乏力、納差便溏、舌胖邊有齒痕苔白,脈弱者,則多為氣虛或陽虛,陰火或浮陽上沖。

  選方:升陽散火湯合三才封髓丹加減

  用藥:太子參、茯苓、白術、炙甘草、生黃芪、升麻、防風、黃柏、知母、砂仁等;

  馬駿認為,本病關鍵在於如何控制其復發。主張在口瘡未發時,若屬脾氣虛弱者,可堅持服用四君子湯合黃芪建中湯;若為陰虛之體,可堅持服用六味地黃丸。療程應不少於3個月。

  ——《馬駿治療慢性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經驗》

  單用苦寒清熱之劑,則難獲良效:

  選方:以玉女煎加減治療。

  方劑:石膏20g先煎,熟地15g,知母10g,麥冬20g,牛膝10g,黃芩10g,牡丹皮15g,玄參10g,淡竹葉15g,黃柏10g,肉桂3g。

  加減:若胃熱之象明顯者,加大石膏的用量,並選用川牛膝(長於導熱下行);若腎虧之象更甚者,則減少石膏的用量,並選用淮牛膝(偏於補益肝腎);火盛者:加栀子,地骨皮以清熱瀉火,血分熱者:去熟地,改用生地,加玄參以清熱涼血。

  本病虛實夾雜,反復發作,若單用苦寒清熱之劑,則難獲良效。復發性口腔潰瘍者常以陰虛為主。故胃中熱盛,腎陰虧虛,虛火上炎,發為口瘡。此時應清瀉胃熱與滋補腎陰並舉,以清陽明有余之熱,滋少陰不足之陰。玉女煎方中石膏為辛甘大寒之品,清瀉胃腑之實火而不傷陰,熟地黃滋補腎水,兩藥相合清火與壯水虛實兼顧。知母、黃柏為苦寒質潤之物,清相火兼以滋腎陰,佐以肉桂引火歸原,麥冬為甘寒之品,潤胃燥兼以清心除煩,牛膝滋補肝腎,引火(血)下行,降上炎之火,止上溢之血,以上諸藥合理配伍,使胃火得清,腎陰得補,胃熱陰虛型復發性口腔潰瘍得以治愈。

  ——《清熱滋陰法治療40例胃熱陰虛型復發性口腔潰瘍臨床療效觀察》

Copyright © 啊啊口腔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