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口腔網
  1. 首頁
  2. 口腔常見疾病
  3. 口腔基本知識
  4. 口腔護理保健
  5. 口腔百科
  6. 口腔疾病治療
 啊啊口腔網 >> 口腔常見疾病 >> 嘴唇干裂 >> 根據口鼻輪廓設計單側唇裂Ⅱ期修復手術

根據口鼻輪廓設計單側唇裂Ⅱ期修復手術

  由於單側唇裂Ⅰ期手術後繼發口鼻畸形、皮膚正常輪廓破壞,以及術後的瘢痕的影響,單側唇裂Ⅱ期修復手術有時比Ⅰ期更為困難。

  為此,我們在過去20多年裡,前期經過經典的Davies對偶三角瓣術式、Tennison下三角瓣術式、Millard旋轉推進瓣,後期經過Salyer術式、Noordhoff術式”等,通過對鼻唇彎曲輪廓的細微研究,從解剖、力學分析人手,結合唇裂畸形的特點,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逐步形成以口鼻彎曲輪廓線為手術切口的術式,術中參考水平線和正中垂直線,對單側唇裂患者進行Ⅱ期唇鼻綜合整體修復手術,取得滿意效果。

  資料與方法

  一、臨床資料

  2010-2013年,在微笑行動中接受手術並隨訪到的單側唇裂Ⅱ期患者196例。男82例,女114例;年齡最小2歲,最大42歲,平均26歲。術後隨訪最短1個月,最長46個月,平均13個月。

  二、手術方法

  1.定點。

  2.手術切口:連接3BCDE、AGH,為人中脊、鼻小柱基底、鼻檻、鼻檻切跡、鼻小柱、鼻孔邊緣的一條彎曲的輪廓曲線。手術切口一般分為以下幾種:(1)大部分患者,采用圖2a所示切口,(2)對於部分患者,可將健側鼻小柱鼻孔邊緣皮膚切開,采用圖2b手術切口,以方便修復鼻翼。

  (3)對部分嚴重的唇裂,特別是唇高不夠的患者,采用圖2c手術切口。可將鼻小柱基底皮膚切開,切開前要對唇高有充分、准確的估計和判斷,在患側對應的H點要留有充分皮膚,以便有足夠的三角形皮膚插入鼻小柱基底。

  3.手術步驟:(1)分離組織瓣:按術前設計好的手術切口線切開皮膚,去除患側瘢痕組織的表皮,將瘢痕組織分為兩個瓣:做唇珠填充修復的組織瓣,蒂在患側黏膜位置;做患側鼻底填充的瘢痕組織瓣,蒂在Millard旋轉推進瓣的C瓣位置。

  (2)松解分離組織:①健側唇部:分離唇部皮膚和口輪匝肌,剪斷鼻小柱基底肌肉,口輪匝肌與皮膚剝離,使口輪匝肌從皮膚和口內黏膜間脫套下來,看患側唇高下降程度,一般不超過健側人中脊。

  ②患側唇部:剪斷或剝離與上颌骨、梨狀孔邊緣錯誤附著的口輪匝肌,口輪匝肌與皮膚剝離,使口輪匝肌從皮膚和黏膜間脫套下來。

  ③鼻部:剝離皮膚和鼻翼軟骨、側鼻軟骨至鼻骨邊緣,患側和健側內側腳分開,剝離時患側分離至中隔軟骨邊緣或部分中隔軟骨,以鼻翼軟骨內側腳能夠旋轉到設計的位置為好,鼻中隔軟骨的剝離范圍,以矯正鼻中隔偏曲的需要為主,剝離只需要在患側。

  (3)修整組織和縫合:①鼻中隔軟骨處理:鼻中隔軟骨如果不影響通氣功能,采用Metzenbaum“轉門術”,將中隔軟骨復位到犁骨溝內,復位後在上颌骨結合的鼻棘兩側,各鑽1個孔,以固定矯正後的鼻中隔軟骨(圖3)。

  ②側鼻軟骨的處理:一般情況下,側鼻軟骨直接縫合,縫合時注意患側向上、向內縫合;也可以剪斷患側側鼻軟骨後縫合,也可以楔形切除1條軟骨後縫合(圖4)。

  ③鼻翼軟骨的縫合:縫合時,在患側鼻翼軟骨外側腳,位於設計中的E點,以完成患側鼻翼軟骨和鼻腔黏膜向內、向上旋轉。如果患側向上的力量不夠,可以和側鼻軟骨縫合;內側腳的縫合可以和中隔軟骨縫合在—起(圖4),縫合後,有時患側內側腳的下緣會向患側鼻腔突起,視情況可以不完全剪斷或者去除,以不影響外形為主。

  ④轉移瘢痕組織瓣至鼻底凹陷處,同時縫合鼻阈:將瘢痕組織瓣向上旋轉至患側鼻底最凹陷處固定,以填充鼻底凹陷,縫合鼻底,注意鼻阈的縫合,和健側比較,注意對稱性和通氣功能。位於患側的瘢痕組織瓣填充於唇珠位置固定。

  ⑤口輪匝肌的縫合:從唇下部開始,逐漸向鼻小柱方向縫合。靠近鼻小柱的口輪匝肌的縫合對降低健側的唇峰,提高患側唇部組織有關鍵性作用。由於兩側口周肌束的不均衡分布,在肌肉縫合時應根據雙側肌力平衡原則采用對位縫合、褥式縫合和患側疊加在健側口輪匝肌上的多種縫合方式。

  ⑥皮膚的縫合:唇部皮膚先做皮內或皮下縫合,外翻縫合皮膚。

  ⑦患側鼻孔皮膚的處理:在患側鼻孔會有類似於半月形或三角形的多余皮膚,如果患側鼻孔緣黏膜不夠的話,可以利用這塊皮膚修復,一般情況下多余的手術中修除。

  ⑧唇部黏膜的縫合:患側瘢痕組織瓣和黏膜瓣插入健側,以形成唇珠和唇珠旁溝,這和以往的修復方法相同。

  ⑨鼻翼溝輪廓線的加強:可在鼻翼溝輪廓線上,和鼻腔黏膜貫穿縫合1-2針,以利於輪廓的形成,同時可以讓鼻部皮膚、軟骨和鼻部黏膜貼合。

  4.術後傷口:手術切口是順著鼻唇輪廓的彎曲曲線,一般有4種方式,見圖5。

  5.術後處理:按照唇裂術後常規處理,戴鼻模6個月,抗瘢痕治療預防瘢痕增生。

  結果

  術後5-7d拆線,傷口均工期愈合。術後隨訪最短1個月,最長46個月。隨訪結果:用該方法修復後,單側唇裂Ⅱ期患者的患側上唇形態、唇峰長短、鼻孔大小、鼻小柱形態、鼻翼形態和鼻底塌陷程度,較術前均有明顯改善,鼻唇外形接近於正常外形,術後輪廓線上的瘢痕不明顯,醫患雙方均感滿意。。

  討論

  一、正常的鼻唇部解剖標志

  1.唇部表面解剖標志:唇峰、人中脊、人中凹、人中切跡、唇珠、唇珠旁溝、口角。

  2.鼻部表面解剖標志:鼻孔、鼻尖、鼻翼、鼻小柱、鼻小柱基底及鼻孔切跡(為鼻小柱和鼻翼之間的切跡)、鼻檻(為鼻小柱基底和鼻翼在鼻孔形成的隆起)、鼻檻切跡(為鼻小柱基底和鼻翼在鼻孔形成的切跡)、鼻阈(為內鼻腔和外鼻腔的交界)、鼻翼溝(鼻翼與鼻尖形成的一條輪廓線)。

  3.鼻部骨、軟骨解剖標志:鼻骨、中隔軟骨、鼻外側軟骨、鼻翼軟骨,見圖9。

  二、唇裂畸形特點和力學分析

  1.單側唇裂畸形外形上的改變和力學分析:由於口輪匝肌的裂開和錯誤位置的附著,一方面導致口輪匝肌、鼻部的肌肉和相應的鼻唇外形變形,另一方面在口周肌群收縮時,健側肌群失去了一側(患側)肌群力量對抗,肌肉的平衡被打破,肌肉在力量和方向上發生改變;

  並且由於肌肉的對抗和平衡力量不均,在面部的長短期發育過程中,導致單側唇裂患者外形上發生如下畸形改變(圖10-13):(1)健側:唇部向外偏斜,健側唇峰(近患側)向上移位,唇高縮短,鼻小柱向外偏斜,鼻孔外形改變,鼻尖向外偏斜。

  (2)患側:唇部向外、向下偏斜,患側鼻翼塌陷;鼻翼內、外側腳向外和向下移位,形成過寬的鼻孔和鼻底,或裂開的鼻孔。口角和面頰部也有輕微的向外、向下偏斜。(3)大部分鼻中隔向健側偏移或脫出犁骨槽而突入健側鼻腔黏膜下。

  2.手術中畸形修復的力學分析:手術時應該做與口鼻畸形相反的方向調整,才能夠使口鼻平衡和對稱,修復時注意以下幾點(圖14、15):(1)健側唇部、鼻小柱、鼻尖向中線調整;健側唇部(近患側)要形成一個向外、向下方向旋轉。

  (2)患側唇部、鼻部要形成一個向內、向上方向的旋轉。(3)調整時以面部正中線、水平線為標准,注意對稱性。所以手術時提示,除了解剖結構、外形的修復,還要注意肌肉力量的平衡。

  3.唇裂手術後的力學分析:重建後力的平衡:(1)手術完成時不是最終的力平衡;(2)術後瘢痕對平衡的影響;(3)軟組織的自我調節。一般過枉矯正,患側鼻孔比較特殊,在矯正時較健側小20%~30%為宜。

  三、手術常用輪廓線

  連接鼻小柱基底、鼻檻和鼻檻切跡細微輪廓,形成圖16所示藍色形狀的輪廓線。連接人中脊、鼻小柱基底、鼻檻、鼻檻切跡、鼻小柱邊緣和鼻孔邊緣,形成圖16所示紅色輪廓線,這兩條輪廓線是我們常用的手術輪廓線。術後的切口瘢痕與上述的輪廓線重疊,可最大限度的隱藏瘢痕,起到美觀作用。

  四、定點中注意的問題

  本文的定點以鼻唇輪廓線為基礎設計手術,定點中注意(圖1):(i)A參考1、8和G到口角距離;(2)3BC將成為術後患側的人中脊,4C將成為鼻小柱和唇部的交界線,為為鼻小柱基底;(3)部分唇高缺損不是很嚴重的患者,可能C和D點重疊,定點設計上則84=GB,54=BD;

  (4)實際手術中,先縫合唇弓皮膚,設計的B、C、H點,根據鼻唇外形做一定的調整;(5)H點定點比較靈活,一般GH=4C,皮膚盡量多留,在唇高不夠的時候,形成三角瓣插入鼻小柱基底修復,如有多余,在縫合唇部皮膚時再修剪。

  五、唇高不足的處理方法

  一般來說,口輪匝肌的松解、縫合,鼻小柱皮膚旋轉下移,一般能夠滿足大多數患者唇高的需求。對於嚴重的唇裂,存在有唇高不足的問題。

  對於嚴重的單側唇裂,患側唇高有一個三角形的缺損,這個缺損修復有4點考慮:(1)依靠皮膚自身的張力修復。(2)鼻小柱皮膚旋轉下移修復缺損。(3)在鼻小柱基底C點位置,斜行切開C4,14—3BC,患側皮膚插入,盡量插入在在鼻小柱基底部。因正面看不到這個三角瓣,盡量使用該方法修復。

  (4)Millard旋轉推進瓣中C瓣形成三角,插入部位可在唇部,也可以在鼻小柱底部修復缺損(類似於Mohler方法);該辦法在患側皮膚和健側的兩個三角尖端縫合在一起,愈合後的瘢痕相對較大,盡量少用。

  六、本方法的特點

  早期的單側唇裂修復,多采用Davies對偶三角瓣術式、Tennison下三角瓣術式、Millard旋轉推進瓣術式。如果Ⅰ期就采取該術式,Ⅱ期修復就變得非常簡單,按原切口切開即可。

  難點在於Ⅰ期不同手術方法形成瘢痕的取捨,和該術式的結合,所以唇裂Ⅱ期修復,有時比Ⅰ期設計更為困難。該手術方法術前有3種手術切口,可根據患者畸形的需求設計使用,滿足臨床唇裂Ⅱ期修復需求。

  該手術方法有以下特點:(1)手術同時修復唇部畸形和鼻部畸形;(2)手術切口線設計在口鼻彎曲的輪廓線上,與彎曲輪廓線重疊或躲藏,易於隱蔽和美觀;(3)充分的剝離,松解組織畸形的附著點,合理進行肌功能的正常恢復和重建;

  (4)對側鼻軟骨和中隔軟骨進行矯正;(5)患側鼻翼軟骨和黏膜向內、向上旋轉,鼻翼軟骨內側腳向外、向下旋轉,矯正患側鼻翼軟骨;(6)患側唇部形成兩個瘢痕組織瓣,以填充患側鼻底和重建唇珠,(7)術後能夠保持人中脊皮膚的完整性;(8)在輪廓線上的術後瘢痕不明顯。

  希望通過介紹該手術方法,與各位專家和同行共同商榷,完善該術式。同時,根據患者唇部和鼻部彎曲的輪廓外形的細微特征和畸形的不同特點,設計手術方案,以獲得更好的手術效果。

(實習編輯:徐潤蘭)

Copyright © 啊啊口腔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