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口腔網
  1. 首頁
  2. 口腔常見疾病
  3. 口腔基本知識
  4. 口腔護理保健
  5. 口腔百科
  6. 口腔疾病治療
 啊啊口腔網 >> 口腔護理保健 >> 口腔保健基本常識 >> 潔刮治術後慢性牙周炎可疑致病微生物檢出量與療效的關系

潔刮治術後慢性牙周炎可疑致病微生物檢出量與療效的關系

   日前,貴州省人民醫院口腔科和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發表論文,旨在觀察潔刮治(SRP)後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牙龈卟啉單胞菌(P.g),福賽氏類桿菌(T.f),中間普氏菌(P.i),伴放線放線桿菌(A.a)和齒垢密螺旋體(T.d)等5種可疑致病菌的變化與臨床指標改善的關系。該研究指出,有效控制P.g、T.f和T.d的量與PPD和BOP的改善密切相關,提示P.g,T.f和T.d可以作為評估SRP治療效果的標志性微生物。該文發表在2012年28卷04期《實用口腔醫學雜志》上。

      該研究的方法是,對符合納入標准的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進行SRP治療,記錄治療前及治療後3個月牙周探診深度、臨床附著喪失和探診出血的變化,半定量檢測5種龈下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     該研究的結果是,治療後PPD減少≥2mm的位點、P.g、T.f和T.d的檢出量都有顯著減少(P<0.05)。治療後PPD的改善在P.g檢出量減少的位點[(2.00±1.22)mm]和T.f檢出量減少的位點[(2.04±1.17)mm]分別顯著高於其檢出量未減少的位點[(1.16±0.83)mm和(1.20±0.94)mm](P<0.05)。治療後BOP陽性率在T.f檢出量減少的位點(38.5%)和T.d檢出量減少的位點(20%)分別顯著低於其檢出量未減少的位點(71.4%和60%)(P<0.05)。P.i和A.a治療前後檢出量的變化與臨床指標的改善間無明顯關系。
Copyright © 啊啊口腔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