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口腔網
  1. 首頁
  2. 口腔常見疾病
  3. 口腔基本知識
  4. 口腔護理保健
  5. 口腔百科
  6. 口腔疾病治療
 啊啊口腔網 >> 口腔護理保健 >> 口腔保健對象 >> 兒童口腔保健 >> 兒童口腔保健的十大誤區

兒童口腔保健的十大誤區

  誤區1:寶寶大約在6個月時出牙,太早或太遲都有問題 嬰幼兒時期,是乳牙出至乳牙列形成的時期。

  寶寶出牙的一般順序為:無牙牙颌(出生)——乳牙開始萌出(約6個月)——乳牙列完成(約2歲半)。通常,出生後1年內,所有乳牙釉質太化完成;2年內(6~24個月),所有乳牙萌出。

  大多數情況下,嬰兒會在6~7個月時出牙,但有的由於遺傳等因素影響,會早些或遲些出牙。像有的寶寶4個月便出牙了,有的延遲至10~12個月才出牙,這都屬於正常生理范疇。

  但如果寶寶1歲後還未出牙,則可能存在營養不良、佝偻病、呆小病,甚至腫瘤等情況,須及時帶他去口腔科或兒童保健科檢查處理。至於牙齒早萌,可能是出牙時牙胚距口腔黏膜太近,造成乳牙過早萌出;或者是多生牙(由於存在松動易脫離和尖銳、易磨損口腔黏膜等危險,應及時拔除)。

  還有的嬰兒剛出生或出生不久,牙床上就附著些米粒大小的白色圓形顆粒,如同剛長出的小牙齒,那就是人們常的“馬牙仔”“板牙”,這其實是在牙齒發育過程中,未被吸收的造釉細胞殘作上皮所形成的、附著在牙床上的角化物,經過一段時間會自在行脫落。

  可見,寶寶出牙的確多在6~7個月時,但因個體差異,有的會遲些或早些,具體須依實際情況而定。

  誤區2:寶寶出牙期間出現不適是正常的,順其自然就好 寶寶出牙時會出現很多不適表現,如經常流口水、牙龈發癢或腫脹、情緒不安,以及食欲減退等。

  如果家長想當然地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而不加理會,往往會影響寶寶的食欲、情緒,甚至是健康,進而其生長發育,後果可能難以預料。 因此,當寶寶出牙期間表現不適時,家長有必要及時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寶寶總是流口水,家長要特別注意保持他的口腔衛生,勤幫他抹嘴或換圍嘴、洗衣手,以免病從口入。

  因此,寶寶出牙期間喜歡啃自己或大人的手指,說明他牙肉癢,這是正常表現,此時此刻家長須做的是想辦法幫助寶寶舒緩不適。如將消毒過的含量有液體的牙膠放入冰箱內冷凍後給寶寶咬,或是拿磨牙棒給寶寶磨牙,以幫他減輕不適。

  當發現寶寶牙龈腫脹,角摸時感覺堅實,說明寶寶正在長牙,可以不用擔心;但如果寶寶牙龈出現紅腫或藍色,則可能是發炎或其他異常,須要及時就醫。

  此外,當寶寶表現為情緒不安、煩躁時,家長除了情感安撫外,不妨通過玩耍、游戲等方法,轉移他對不適的注意力;如果寶寶食欲減退,就不要勉強他進食過多食物,以免引起他對食物的抵觸情緒;達期間,寶寶也可能出現低熱、大便次數稍多,此時先不要太過驚慌,多留意寶寶的體溫、食欲、睡眠以及大小便情況,當情況持續或增多時,及時就醫咨詢。

  誤區3:寶寶乳牙沒有發育好,所以牙縫很大 寶寶牙縫大並非乳牙沒發育好,實際上,乳牙間大多存在縫隙,稱之為生理間隙,可以說是為恆牙替換湯不換藥時排列整齊作准備的。

  因替換乳牙的恆牙往往大於乳牙,如果乳牙間預留了一定的生理間隙,恆乳牙更替時,牙列就不至於被擠歪了。

  另一方面,家長也必須引起警惕,牙縫大會使食物殘渣更容易存留其中,因此,務必幫寶寶做好口腔清潔工作,以防齲齒發生。

  誤區4:寶寶口腔應該沒什麼問題,沒必要定期檢查 事實上,無論大人或小孩,定期的口腔檢查都是必不可少的。家長應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後的6個月內帶他去作口腔檢查,然後每隔半年至一年定期限檢查一次。通過檢查,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還有助於監測寶寶的牙齒發育狀況。

  家長還能從中獲取適齡寶寶口腔保健的相關知識,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預防口腔疾患。再者,寶寶從小養成檢查口腔的習慣,今後就醫的依從性也會相對較好。

  誤區5:反正乳牙都要換的,齲齒就不用管了 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寶寶爛牙齒沒什麼大不了,反正乳牙遲早都要換的,與其費錢又費事,倒不如等它自然脫落的好。殊不知,乳牙患齲齒對孩子的健康危害不淺。首先,齲齒嚴重破壞牙齒的結構,影響孩子的咀嚼和進食,可能有礙營養吸收和全身發育;

Copyright © 啊啊口腔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