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口腔網
  1. 首頁
  2. 口腔常見疾病
  3. 口腔基本知識
  4. 口腔護理保健
  5. 口腔百科
  6. 口腔疾病治療
 啊啊口腔網 >> 口腔基本知識 >> 口腔病理 >> 牙病無小事 切莫輕視之

牙病無小事 切莫輕視之

  受訪專家:鄭樹國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預防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今北京大學醫學部)口腔醫學院,獲博士學位;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兒童牙科學院士,現為中華口腔醫學會兒童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擅長咬合誘導、兒童牙外傷的序列治療、嬰幼兒早期齲齒的綜合防治、疑難兒童口腔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兒童夜磨牙症跨學科的研究與防治等。

  出診時間:周一、周三上午

  牙齒對我們的身體有多重要?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並不清楚。而遇到牙齒問題時,不少人會忽略、忍耐、害怕,甚至選擇逃避。前不久,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預防科主任醫師鄭樹國教授在一場專題講座中,向聽眾講述了牙齒疾病連帶的弊端,並糾正了人們在牙齒保健上存在的諸多誤區。

  乳牙患齲齒別忽視治療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在換牙之前得了齲齒可以不用治,將來長出恆牙就把它替換掉了。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如果換牙期出現齲齒,尚且可以考慮不治療;但如果離換牙期還早,孩子還很小,則必須重視。”鄭教授隨即講起了一個案例:“我有一個朋友,孩子3歲半了,吃飯非常困難,特別是身高剛剛達到兩歲孩子的標准。家長特別著急,就帶著孩子來找我,孩子把嘴一張開,哎呀,沒有一顆牙是好的!他爸爸說,孩子平時吃不了硬的,只能吃流食和軟質食物,而且吃一頓飯時間需要40分鐘。這說明,患兒的口腔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營養攝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我告訴家長一些牙齒保健的方法,過了3個月之後來復查,孩子歡蹦亂跳,個頭也長了不少。可見小小的20顆乳牙對成長和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齲齒治療勿忽視)

  故事講完後,鄭教授演示了一張幻燈片:一名患兒上排恆門牙旁邊有一顆尚未脫落、已經發黃了的乳門牙。通過X線片可以看到,這顆乳牙後面的恆牙其實已經萌出,但是它非但沒有向下長,反而是180度掉了個頭向上長去,牙尖深深扎入牙槽骨和牙龈裡。“這是因為乳牙的病變已經波及到了恆牙的牙髓,導致恆牙畸形。我接觸過很多類似的患者,其恆牙終身沒能長出,萎縮在牙槽骨裡,成了人們常說的豁牙子。”鄭教授講道。

  其實,乳牙出現問題,影響的不僅是營養攝入、恆牙萌出,甚至會引起孩子的心理問題。鄭教授講了另一個案例:“有一次,一位家長帶著女兒來看牙,小姑娘懊惱地哭鬧著。事情的原委是兒童節要表演舞蹈,小姑娘原被定為領舞,但老師說:‘演出那天攝影師叔叔要給每個小朋友拍特寫,而且你又是領舞,但是你牙齒是黑的,多難看啊!’因此老師決定臨陣換將。這無形當中傷了孩子的心。家長說,孩子之前性格非常活潑,但自從那事之後,在生人面前就不敢說話,也不愛笑了。其實作為大人,不能因為孩子小就以為她什麼都不懂,她也有她的尊嚴。”

  齲齒會通過母嬰垂直傳播

  說到孩子,他們出現口腔問題,很多時候根由在於家長。其中特別重要的是胎兒期,這是牙齒發育的關鍵期(胎兒6個月時,藏在牙槽骨內的牙胚開始鈣化),孕媽媽的營養攝入和口腔保健尤為重要。

  鄭教授說:“以前一次值急診時,有一名孕婦的智齒已經萌生出來了,但位置不正,後來又繼發了牙周炎,需要做手術將智齒拔出。然而,孕期能不能拔牙?麻藥對胎兒有沒有影響?這成了患者心頭的困惑。其實,懷孕之前的口腔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早發現、早治療,就不會有之後這些麻煩的問題存在了。

  “由於乳牙要在孕期鈣化,如果孕期營養狀況不佳,則會影響胎兒牙齒發育。很多0-2歲的患兒牙齒發育缺陷,大多是先天發育不足造成的,即便後天補鈣,其實也已經晚了。

  “另外,早產和牙齒疾病是有關系的。有些孕婦在孕期檢查的時候一切正常,但突然就早產了。調查研究發現,孕期如果伴有中度或重度牙周病的話,就很容易導致早產。還有,孕期如果患有齲齒,則很容易垂直傳播給胎兒。”

  鄭教授為孕婦編了一套“護齒三字經”:“懷孕前,必檢查;無牙病,才安心;預潔牙,學護法;勤刷牙,無龈炎;用牙線,防齲齒;孕吐後,多漱口;牙急症,孕中治;營養全,促發育;破陋習,保健康;備常識,迎新生。”

(兒童口腔問題需重視)

  兒童口腔問題與監護人直接相關

  3-6歲兒童竟然是齲齒的高發人群,很多業內人士對此都很疑惑。相關課題組做了一個研究,分別從孩子和父母的口中提取唾液,對三份唾液當中容易引起牙齒問題的細菌比例進行對比,之後發現,孩子口中的致病菌70%來自於母親。如果孩子長期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其他監護人照料,那麼只要監護人存在口腔問題,孩子患口腔疾病的幾率就會高於其他孩子。

  鄭教授說:“前段時間有個來自內蒙古的4歲患兒,上下門牙都壞掉了,只剩下殘根。雖然孩子每天刷牙,家長控制其吃糖,但依然沒把口腔細菌拒之門外。原因是孩子小的時候經常吃夜奶,一直到1歲9個月仍然每夜食用母乳。殊不知,長期喂夜奶致使奶中的糖分等在口腔內轉化成酸性物質(奶粉比母乳更甚),從而腐蝕牙齒。其實,嬰兒6-8 個月的時候,母親就要把喂夜奶的習慣戒掉。另外,家長在替孩子嘗奶、嘗飯的時候最好用一大一小兩個勺,以避免把自己口腔中的細菌傳染給孩子。

  “我每次去超市走到飲料專櫃的時候,都覺得眼花缭亂。我是60後,小的時候哪有這麼多種飲料,能有瓶汽水喝就算很奢侈的了。很多家長雖然知道要控制孩子吃糖,但殊不知飲料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我曾接診過一名人大附中的學生,為了備戰高考,深夜復習時喜歡喝咖啡,而且加很多奶和糖,最後牙齒壞得一塌糊塗。”鄭教授說。

  之前說過,乳牙在胎兒時期開始鈣化,而出生後到6歲之前,恆壓也在逐漸鈣化,等待萌出了。小寶寶在剛剛長牙的時候可以用棉簽、紗布或指套牙刷,用淡鹽水浸濕之後輕輕擦拭,3歲以前不要使用牙膏。

  牙齒磕掉立即安回原位能復生

  “因為我接觸的是兒童牙科,很多小朋友特別是男孩,到了診室裡看到各種診療儀器特別好奇,都想動一動。我跟家長說話的時候,他就在旁邊又蹦又跳、又喊又叫。這就引出另一個問題:由於意外傷害把牙齒磕掉了怎麼辦?”鄭教授說,有的人認為牙掉了干脆就不管了,認為牙齒磕掉能重新長出來,有的人覺得應該把牙齒撿起來包到餐巾紙裡帶到醫院去,也有的認為要把牙齒含在嘴裡帶到醫院來。“20年前,我的一個大學同學打籃球的時候把門牙磕掉了,這哥們二話沒說,直接把牙放回牙槽窩裡去了,到現在依舊完好如初。這是因為,牙齒斷掉之後的15分鐘內再植成活率非常高,然而30分鐘以後成活率就很低了。如果掉在地上弄髒了,可以用自來水沖洗干淨;如果流血不止,可以先把掉了的牙齒放到冰鎮牛奶裡,趕緊帶到醫院去,特別要注意時間。而拿餐巾紙包上容易導致牙周膜細胞壞死,最後無法再植。其實,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在劇烈運動時都可以帶上防護牙托。”

(牙齒嗑掉要立即就醫)

  塗氟+窩溝封閉保護稚嫩恆牙

  曾幾何時,我國中小學生開始進行定期牙面塗氟,那種略帶香蕉味的藥水味道成了很多孩子的童年記憶。雖是如此,但仍有一些青少年會患上齲齒。牙面塗氟難道是雞肋嗎?對此,鄭教授表示,牙面塗氟應該是每學期兩次,但到現在為止,很多學校還只是每學期一次,自然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而且,窩溝封閉雖然呼吁很久了,但落實情況也並不盡如人意。雖然很多牙具廠商大炒“ 細毛”的概念,但細毛牙刷仍然無法深入到臼齒的溝壑死角當中。

  此外,氟對於牙齒是把雙刃劍,市面上的牙膏也呈現出一種對立的局面——有的以含氟作為賣點,有的以不含氟作為賣點。因為氟過量容易造成牙斑銹,也就是俗稱的黃板牙;而適量的氟能保護牙齒與牙齒之間的那一面不受口腔細菌侵蝕。

  很多人小時候家長不讓剔牙,是怕造成牙縫變大、牙齒松動,對於一些牙科醫生建議使用的牙線也有如此顧慮。鄭教授說:“一根牙線由很多纖維組成,當伸入牙縫中時,一束纖維自動變成一排,每根纖維的直徑和牙縫的寬度是差不多的,正確使用不會造成牙縫變大、牙齒松動。”

  牙周炎和糖尿病會“狼狽為奸”

  口腔疾病和慢性病存在諸多關聯,有研究表明,如果糖尿病患者伴有口腔問題隱患,那麼糖尿病會增加牙周炎的發病風險及嚴重程度,且牙周炎也容易增加糖尿病並發症,如糖尿病腎病、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生風險。

  對於牙周炎,鄭教授指出:“很多患者牙齒的旁邊最開始是菌斑,逐漸形成牙石,造成牙龈萎縮,牙齒周圍‘土壤’沒了,牙齒就脫落了。有統計顯示,青少年牙齒缺失多因齲齒,而中老年則是因為牙周疾病。很多有牙周問題的人在刷牙時牙龈出血之後就不敢再刷了,這是錯誤的,越是這樣,越要輕輕地刷出血的地方。出血處往往位於牙齒和牙龈的連接部位,也是最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只有把這個地方的口腔細菌去除,才不會使牙周炎向縱深發展。”

Copyright © 啊啊口腔網 All Rights Reserved